“下大雨那一次,水淹街,我從中大買布料送康樂村,三輪車在路上泡在水里走不動了。工廠一個勁兒的催,我急得呀……那車主倒是悠閑,抽著煙跟旁邊的幾個車主扯大炮。我只有卷起褲腳,自己扛著布料走了。到工廠,工人都等上兩個小時了。”

服裝新手入行不到一年竟然要開服裝工廠了
“昨晚半夜,廠里電話說沒紐扣,我今早一起床就跑中大買紐扣送了過去,并爭取在12點前出貨。”
“我賣女褲的,一個客戶【促進客戶成交的24種技巧】沒在我這里上過貨,卻一次性下六千條褲帶的單給我做。每條賺兩三毛錢。收到貨后,沒幾天,他又下了六千條給我。”
……這些都是劉先生的創業片段。
忽然有一天,劉先生說有開廠的打算,認為開個小作坊用不了很多錢,給自己做貨,容易操作一些。他想搞10個車位的廠,覺得6萬元可以搞定。
我認為資金周轉得過來,檔口生意也能打理好,當然可以試試。不過,最關鍵的還是工人的招聘與工廠的管理。
我驚嘆劉先生的步子也太大了。
三月份,劉先生找不到廠做貨,錯失了一個賺錢的季節?,F在又一個旺季馬上就要來臨了。劉先生未雨綢繆,不過開工廠肯定來不及了。他只有找廠,找多幾家廠,多重保險。
劉先生問我:“深圳的服裝廠集中在哪里?”
深圳的服裝廠【深圳服裝進貨經驗實戰錄】分布的很散,西鄉、布吉、龍崗、橫崗等,龍華還有一個服裝工業園;關內的大望村和西麗等地都有。
劉先生首先要找做女褲的工廠。他有一個朋友做褲子,說深圳廠比廣州廠便宜,尤其是湖北人開的工廠更便宜。他先到深圳的白馬看一下市場,然后再到朋友聯系的工廠去看。他要聯系多幾家工廠,避免三月份沒廠做貨的事情發生。旺季馬上來到,冷清了兩個月的大通鋪又開始熱鬧了,有些大通鋪都沒位置,老熟客來了還得住加鋪。而劉先生現在包的這個工廠,準備著提工價了。
培訓班二期的同學小黃,跟劉先生同一條街。小黃做的是女裝,走的量大。秋冬季,因為整條街做的是毛衣,他也要做毛衣。他一個月之前就跑去大朗,聯系了好幾家加工廠。
劉先生覺得褲子走量不夠大,有些心動,想做衫。他隔壁檔口有一家做褲子的轉做衫了。更嚴重的是,與他合租的那個人,也想改成做衫了。一個小小的檔口,一半是衫,一半是褲,貌似搭配得很好,但是做批發的,會讓客人感覺到不是那么的專。
所以,除了找工廠之外,小劉還在留意做棉衣的事情。今年,大部分服裝人心里都有一個疑問,是冷冬還是暖冬呢?不管冷冬暖冬,都得做好各項準備了。沒有準備,要是碰上冷冬,機會錯過了,一年賺不到錢就這樣過去了。